“循環經濟標準化體系研究專項” 子課題驗收會在京召開
2016年1月15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循環經濟標準化體系研究專項”子課題驗收會,共15家任務承擔單位接受了驗收。會議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環分院林翎院長主持,國家標準委工業一部陳岳飛出席并講話。驗收專家組由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周仲凡研究員擔任組長,成員包括來自中國建材聯合會周麗瑋教授級高工、環保部政研中心趙毅紅研究員、中國循環經濟協會趙凱副會長以及冶金工業標準信息研究院朱愛芹院長助理以及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環分院付允副研究員。參會單位包括內江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常熟市汽車飾件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婁底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山東泓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高資鎮財政所等任務承擔單位在內的近40人參加會議。
驗收專家組聽取了各任務承擔單位關于任務完成情況的匯報,審核了任務組提交的研究報告及驗收材料(包括財務執行情況),并就有關問題進行了質詢,驗收專家組一致認為:針對1個城市、2個縣、5個園區和6個企業,任務單位分別從建立循環經濟標準體系、構建循環經濟標準信息平臺等層面完成了相關領域的循環經濟綜合標準化試點體系初期研究。同時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作為任務單位完成了《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管理決策支撐研究》報告1部,從時空、類型、成效等方面統計分析了試點布局,開發并上線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信息平臺和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專家庫管理系統,發表核心論文2篇,起草《2016年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示范申報指南》等政策文件2部,申請軟件著作權2項,達到了考核指標要求。驗收專家組一致同意15個任務通過驗收。
通過本課題研究,各任務單位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及社會效益,為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的推廣提供技術支持。如湖南某家企業提高了循環經濟管理水平、降低了噸產品綜合能耗、促進了高純產品的研制、技術標準輸出取得明顯成效;廣東云安區在硫化工、水泥、石材等支柱產業推動建設循環經濟產業鏈,年增產值近2億元、通過開展資源綜合利用保證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云安知名度快速提升、增加了企業自身的綜合競爭力和企業品位等。
截至2015年底,國家標準委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共批準77家單位開展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工作,已驗收32個。經過試點,已驗收試點單位根據循環經濟發展需求,建立了獨具特色的循環產業鏈標準體系,實現系統化與標準化的有機融合,有效支撐了循環經濟的規范化和規模化發展;例如,浙江藍天生態農業公司針對“豬—蚯蚓—鱉(魚)”和“豬—水稻(牧草、梨園和茶園)”循環產業鏈條,運用綜合標準化方法,建立了覆蓋主導產品和產業鏈條的循環經濟標準體系。
制定了一批填補空白的循環經濟標準,已驗收的試點單位共制定循環經濟亟需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200多項,地方標準50多項,企業標準8000多項,在很大程度上填補了循環經濟標準的空白,循環經濟標準實施率從試點前的70%提高到98%以上,有力促進了循環經濟規模化、規范化發展;例如:晉城市將自主研發的“先抽后采”、“井上下聯合抽采技術”,轉化為《煤層氣與煤炭一體化開發技術規范》行業標準,使煤層氣抽采效率提高4倍以上。利用“互聯網+標準”手段提高了標準化效率,過去標準的推廣方式主要靠宣貫培訓會,耗時耗力,推廣范圍也有局限性;利用互聯網手段,建立循環經濟標準化信息平臺,可以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地推廣應用有關標準,實現了標準化與信息化的融合;例如,南鋼利用公司的ERP系統,建立了一套標準信息平臺,避免了信息傳遞失真,效率低,標準誤用問題。